今天行业从业人员比较多,每个人的工作方式不同,带来了专业划分的边界处理,因此是中国建筑科技集团,如果我们自己做城市事情,在集团内部就会区分开,像白总是集团内的承建院主管前期的事情,后期还有规划院、建筑院做其他的事情,在我们院内部有专业的分工,正好今天参考大会的时候也送过来一个项目,是武汉一个项目,开发商非常信任我们,给我们很大面积整体的利用和开发。我们也是在前期有景观规划委主导,前期做了整体的控制。在过程中,包括市政、建筑、景观、生态、水处理都全盘跟进,每个专业各司其职,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大家在院有很好的协作关系。甚至一些行业谈到的室内设计也是院里面根据通盘的设计,达到甲方很好的认可度。但是我们院在集团是国内的最大设计机构,但是现在自己专业度上还有欠缺,尤其在生物上、生态上,在详细设计过程中,这个领域是有所欠缺的,希望行业更多的专业人士互相的交流,共同促进。这个墙一直都在,就是咱们看服务于谁,我们把这个事情怎么界定。像今天的围墙一样,把大家聚在一起,大家一起讨论都是为了让大家更好。谢谢大家。
SueAnne Ware:谢谢,墙可能是实际的强,也可以是隐喻的,我们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必须充分的考虑到墙能够给我们带来的功能,而且最重要的是给人们提供了最最美好的空间。墙的作用主要是提供空间,其实在不同的文字来讲,或者不同的语言,无论在那种语言中,我们发现墙最重要的功效也就是提供空间。好象把其中一部分拥抱在某个空间中,或者把某一个物体拥抱在某一个空间中。当然也可以作为一个花园,比如用墙拥抱几个花园,如果墙利用好,可以非常好的给我们提供最美好的,最适宜的空间。但是也有人说到墙是一种风格,开始把人隔离开。也有人利用墙的时候要更好的利用,让空气流动起来。墙也可以给人提供一种安全和防护,或者把某一部分景观拥抱起来。对我们来讲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当然也要想到背后的文化因素是什么,背后的文化象征是什么。
我们上一个项目做得非常好,我刚才也看到大家介绍古代村落的项目,我觉得中国的村落是非常好的利用了围墙,围墙有特定的功效,而且把共同的地区进行很好的合作。最重要的就是让所有的物体能够在这个墙里面得到好的保护,而且也能够开放地方让他们互相结合和交融,最重要就是重新的开放空间,更好的开放空间,这才是墙必须扮演的最好的角色,当然墙也会隔离我们,所以使用墙的时候要非常的小心。
由 杨: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现象,在之前的设计过程中拆掉很多公园的围墙,取得很好的社会价值。在政策出来之后,反而在建筑圈里建设了很多围墙,在我看来围墙更多是一种现象,作为景观设计师从关注一种现象开始,实际上就是在关注人群。在艾景奖的评选中,发现现在大家更多关注弱势群体,这是我们的社会在进步。我非常高兴,我们从关注一个现象,围墙是今年的现象。从关注围墙开始,在关注越来越多的现象。景观设计师是世界上最乐观的一群人,大家从发现周围环境中最不利的点,最丑的点,最难看的点开始,向最好的目标去努力。
现在我非常高兴的看见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起在关注墙,我们关注的点越来越一样,我们的愿景,我们的美好目标,就像美好乡村一样也越来越一样。
最近我看到一个资讯美国公布了一个法案,大家在欢呼关注社会的通行权,关注行人的通行权。我们未来关注的现象会越来越多,在一个美好的大愿景之下会一起努力,好事做好。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在封神榜里有一个传说,在大同社会中是没有监狱的,偶尔犯错的人划地为牢,在地上画一个小圈圈,在拆掉围墙的时候,未来是不是有一天也可以拆掉监狱的围墙。谢谢。
管少平教授:Margaret Crawford你在华南理工,在广东番禺做了很长的研究,你在中国应该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围墙,你看到我们的大学都有围墙,但是在你的家乡美国都没有围墙。今天希望听到你独特的观点。
Margaret Crawford:川普的想法非常的疯狂,而且有点难堪。川普的支持者也说不要真的建这堵墙,而且大家觉得这并不是可行的方案。墙在这方面可能是讲隐喻,让非法移民阻挡在美国之外。但是美国人在看墙这方面,很多人都问我关于墙的问题,在我离开美国的时候,很多人问我,之前对中国有什么样的感觉,但是现在我来了中国之后做了很多研究,也做了大量的观察,我发现中国到处都有围墙的存在,还有大学边上、村落边上,都有很多墙,而且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的墙。
对这点,墙可以作为一种文化的产品,可以代表一种文化,而且我们发现中国很多墙上面有一些特别的设计,可能我们也可以把墙作为一种装饰或者一种文化的功能。在美国一些房子周围也有一些墙,但是墙并不仅仅是把这些作为公共用地和私人用地的区分,其实在美国有些地方,哪怕是私人的房子周围可能也是一片开阔的用地,并不一定有篱笆墙来隔绝。在庭院,有的庭院只是很矮的篱笆,有的可能只是一块草坪,但是对美国来讲,无论有没有墙,私人用地、私人场地是受到百分之百保护的,就算没有墙也不能轻易的进入房子。在美国人们还是有公共用地和私人产业的区别,在美国很多人也谈到这样的事情,如果一个民居中没有围墙就可以随便走进去呢。如果你有这样的观点,那是不对的,不可能随便介入私人的产地。当我来到中国的时候,我经常跟大家分享在中国不一样,如果是私人和公用的应该用墙隔开,才可以确保安全,否则没有墙的意识。
Karin Helms:我也来探讨一下经验,如果到中国长城看,你看到整个空间非常宏大,可以在长城上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非常好,是从物体上带给我们的感受。从美国来说,我们没有那么大向像那样的长城,但是我们有河,像密西西比河,河也起到墙的作用。在美国很大的河流,从19世纪以来人们都是将它视作不同地区间的分割线,也是一种边界,它也是相当于一种墙。它把很好地区之间的利益分开了,给了一些单独的地方,本身是属于他们的领地等等。还有我们看到有一些河流,他将一个地区分为两块,两个地方都分属于两个村庄。
今天我们在这里,我想问一下中国的朋友们,今天坐在这个台上,我们同样也好象与你们在不同的地方,一个在台上,一个在台下,你们认为我们有分割吗,如果你觉得有,就是彼此的出发点不一样,我们来告诉你们经验,学生们是来学习,这也本身像是一堵墙一样。因此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内心对于墙的作用,你的看法是什么,在我的心目中,这种小组的讨论,我们更希望把大家内心中你对于墙的理解传递给学生,我相信这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认识对墙的作用。
叶 昊:第一个,学科的围墙要拆了。大家注意,知识是不分家的,这块我觉得是不能够分开的。第二个墙一定要春,就是将风景园林和旅游的墙拆了。大家可以看到很多风景园林项目,旅游离了风景园林根本不成立。在我们知识体系中,大家不要分。第三个要拆的墙是海绵城市到底谁来管,是水来管还是风景园林主管,这个也不要分,这个墙也可以拆了。同时,大家把其他的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墙也拆了,建筑和景观是一体的,无论是凸显还是后退,如果那子里做景观的时候没有建筑的存在,做建筑的时候没有周边景观的存在,那你的案子一定有问题。如果做规划没有想到后面空间的处理,做设计如果不能领会规划的意图,出来的成果一定是有瑕疵,也是不能通过的。大家一定要把这个墙拆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