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精心扮靓苕溪和青山湖,锦溪和马溪也是临安打造城市园林的重点部位。临安市规划建设局负责人介绍,近几年间,临安已在锦溪两岸建设绿地近8万方,目前,在建的还有2万方;马溪已建成绿化4.5万方,还有4万方待建。
在扮美堤岸的同时,临安还大力开展“五水共治”,着力优化“三溪”水环境。去年以来,陆续对“三溪”上游的13个集镇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同时,延伸拓展城市污水管网近百公里,对垃圾填埋场实施垃圾渗滤液处理提标改造,使入“三溪”水质持续优化。
除了“亲水”,临安还大力开展“近山”工程,目前,正陆续对功臣山、玲珑山、大洋山、观音山、五虎山、气象山、元宝山等山体实施园林式改造,打造一批生态休闲、健身娱乐、亲民惠民的主题公园。
吴越之风
将人文和吴越风情融入园林设计,彰显钱王文化、生态禀赋和科技创新等独特内涵,是临安打造园林城市的一大看点。苕溪北岸的带状公园,便是贯彻这一理念的代表之作。
从远处看,这方绿地与普通园林绿化似乎没什么差异,当你走入其中,就会发现营造者的匠心独运。
公园的起点,设计了一个上下两层的赏景平台,低处紧邻苕溪。拾级而上,移步换景,视线逐渐开阔,不久便来到了一处更高的观景平台。站在这里,远处高楼平房、车来人往,尽收眼底。举目四顾,才猛然发现,高处的观景平台原来是一处公厕的屋顶,只是公厕被恰好地镶嵌在这一片由灌木和乔木混居的生物群落里,与周围的花草树木掩映成趣。若不是标识提醒,你很难察觉,脚下竟是一方公厕。
更妙的还在林子的深处。沿着蜿蜒的石板路漫步林间,不时会有一本本石书端立眼前,驻足细看,每本石书都记载着一个钱王故事:衣锦还乡、钱王射潮、纳土归宋、婆留井……与石书交错陈设的还有以吴越文化为主题的系列雕塑。徜徉在公园,你可以在波光秋色中饱览吴越文化的那些璀璨瞬间。
沿苕溪顺流而下,钱王的文化记忆被再次定格在银月廊桥上。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进苕溪,家住苕溪之畔的朱永吉总会穿一身白色练功衫走上银月廊桥,打着太极开始新一天的生活。不一会儿,捧着书来晨读的,抱着孙子来闲聊的,牵着宠物来遛弯的……直把廊桥的美女靠坐得满满当当。
银月廊桥是不远处的金日廊桥的姐妹桥。它们的建成,不光使苕溪两岸百姓多了休闲赏景的好去处,还给临安这座千年古城平添了悠悠古韵。与金日廊桥相比,银月廊桥除了承袭前者在外形上的古朴气韵,还把钱王文化注入其中,故又得名“钱王阁”。廊桥里的十几对木柱上,镌刻的满是对钱王凭吊和追忆的楹联,抑或是咏“钱”颂今的诗文。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当年,悠悠苕溪畔,钱镠曾挑着盐从这里走出衣锦城,成为一代君王。面对谋士“若填西湖建王宫,可享祚千年”的进谏,他毅然保湖庇民,成为“上有苏杭,下有天堂”的奠基人。如今,他的儿女们,正高扬他的生态观,全力打造和谐厚生的山水园林之城。
与钱王阁遥相呼应的还有临安入城口的功臣山,这里正在建设吴越文化公园。这座因钱王功绩御封得名的山岗,将被注入吴越文化元素,华丽蜕变为一座集历史遗存保护和赏景观光于一体的休闲文化公园。
吴越文化公园将以功臣塔为“圆心”,以功臣塔、功臣寺遗址保护展示为核心,把文化展示与功臣山及周边自然环境的改造提升相互交融,全面展示临安作为钱王故里所积淀的历史文脉,以及对后人产生的深远影响。
临安,古称衣锦城。史载,当年钱镠成就大业,衣锦还乡,“三节还乡兮挂锦衣”,一时间,“满城华彩,衣锦之城添锦绣……”如今,在昔年钱镠的荣归之地,钱王故里的人们正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美丽实践中,打造“衣锦还乡”的新盛景。
推荐阅读:
(来源: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