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钱锦大道,进入临安主城区,临安的修路、建园、造绿热潮更是满城涌动:
望湖路绿化提升、环城北路大修、吴越大街综合改造……今年以来,结合外环线的维修改造,临安累计建设口袋公园5处,新辟港湾式停车场10对,新增绿地10万余方,这条绿色“项链”不光畅通了临安城市交通的外循环,也提振了临安城区的“精气神”。
除了环线,临安城区内部也成了添绿扮美的“大工地”。临安市规划建设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来,临安本着“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突出重点,见缝插绿”的理念,靓化美化溪边、路侧、厂前等一些城市重要节点。光今年,就着手实施了22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对8条城市道路进行维修,建设8个园林绿化项目,修建口袋公园7个。还充分利用“三改一拆”及城区闲置土地,对城区实施复绿。
目前,临安建成区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园面积分别达到38.04%、36.67%和9.29平方米,已初步构建起了“一心、一廊、三片、九园”的城市园林格局。钱王故里花开四季,绿意葱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山水之韵
临安三面环山,东面临湖,苕溪、锦溪、马溪穿城而过,共注青山湖。紧邻城区或坐落城内的山体有七八座。山水与城市的交融共生,更使临安这座千年古城平添灵秀。
如何巧借这一方山水,构筑园林城市的肌理和脉络,自然是临安的城市设计师们要精心考量的。
苕溪北岸紧邻公园城的一处带状公园,便是这座城市的设计师们巧借苕溪水景,打造的一方景观长廊。从这方绿地里,我们看到了临安城市园林设计未来的样貌。
这方带状公园以苕溪水景为轴带,巧妙利用堤岸的自然走势,构筑了“依堤设绿,傍河建带,一堤多园,两绿夹河”的景观长廊。在滨水一侧设计了若干处造型各异、高低不同、曲线灵动的赏景平台,摒弃了以往防洪堤整齐划一的生硬感。站在赏景平台上,你可以手扶栏杆,远眺苕溪日出,看长天一色;也可转身背靠栏杆,听风行林间,赏一园秋色。
沿赏景平台拾级而上,脚底依稀传来虫鸣之声,头顶上方,两只白头翁正站在桂花树上互唱情歌。灌木丛里,红叶石楠、红花檵木、南天竹、杜鹃、韭兰……集丛成片,或毗邻而居,或自成一体。举头仰望,银杏、紫薇、榆树、紫叶李、珊瑚朴、无患子、日本红枫……正变幻出不同的秋色。
借苕溪水景和滨水山体巧妙布局城市园林的还有下游不远处的临东公园。该公园建在一处当年疏浚苕溪时堆砌而成的小山坡上。设计者巧妙地在坡地顶部建了一座古朴的“还乡亭”。登高伫望,苕溪上下尽收眼底;举目四顾,“还乡亭”与太庙山安国楼、功臣山功臣塔呈三足鼎立之势。使临安城内最富人文和历史底蕴的两座山,通过“还乡亭”与苕溪巧妙牵手。
作别临东公园顺流而下,青山湖已近在咫尺。清丽婉约的青山湖拥有国内罕见的水上森林,“树在水中长,船在林中游”的奇特景观使人流连忘返。它宛如一块碧玉镶嵌在科技城和主城区之间。本月底,随着环湖绿道在这里动建,临安城市园林的点睛之笔,将在这里绘就。
42.195公里,是国际马拉松的赛程。不知是刻意为之还是天作之合,临安要斥资10亿元,环青山湖修建一条43公里的环湖绿道。这条绿道宽4米,设3个主入口,10个次入口。沿途将打造12个景观节点,10个大小驿站、16个观景平台,将青山湖的湖景、水上森林、湿地资源融入绿道建设,彰显临安城湖相映的特色。
环湖绿道既是青山湖综合保护工程的先行工程,也是还湖于民的民生工程,对于优化青山湖环境,促进旅游发展,提升临安整体形象,都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