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意见
市场动态

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意见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日期: 2014/10/21 8:56:35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加强林业资源保护,深化林业改革,促进林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打造良好的林业生态基础,现就加快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全面实施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提出意见……

四、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着力构建现代生态林业

13.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把森林、湿地、物种三条生态保护红线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严守林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最严格的森林、湿地、物种资源保护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效益补偿制度。围绕实现全省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增长目标,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加快宜林地造林和迹地更新,有效增加森林资源。实施森林和林地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林地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占用征收林地定额管理制度。逐步推进生态公益林分级管理,依法保护4000万亩生态公益林。实施湿地保护红线,严禁擅自围垦湿地、占用湿地和无序开发湿地行为,全省湿地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以上。实施物种保护红线,加强对现有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深入实施物种保护工程,有效保护重点野生动植物,形成以国家级保护区为龙头,省、县级保护区为支撑,保护小区为补充,类型较为齐全、布局较为合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为明显的自然保护体系。加强森林资源监管,建立破坏森林资源责任追究制度。

14.实施平原和沿海绿化工程。坚持平原绿化扩面与提质并重,大力推进植树治水,发挥绿化在“五水共治”及治理雾霾、清洁空气、改良土壤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四边”区域和“三改一拆”区域绿化,以主要公路、铁路、河流沿线为重点,建成一批绿化、彩化、美化的彩色森林带,营造林水相依的生态河道和景观绿化带。加快沿海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加快构建海岸、海岛防护林体系,建设滨海生态走廊,完善和提升沿海基干林带建设标准,在新围垦区建成不小于50米宽的基干林带;积极发展以红树林为主的消浪林带,在温州、台州等沿海适生区域发展红树林森林群落。

15.实施湿地修复工程。采取湿地恢复与治理、湿地污染控制、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面积适宜的湿地自然保护生态体系,全面开展县级湿地保护名录的确定、公布和省重点湿地名录的申报工作。启动实施浙北水网平原区湿地水环境生态治理、浙东滨海及岛屿潮间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浙中西南内陆湿地水源涵养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三大工程。以抢救性保护湿地生态类型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为重点,通过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小区)、湿地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区等途径,加快开展重点湿地生态的保护与修复。

16.实施森林抚育工程。大力推进景观森林建设,以高速公路和国省道沿线、主要水系两侧、城镇周边、国有林场为重点,实施林相改造项目,实行沿线连片推进。结合生态公益林提质和松材线虫病防治,通过疏伐抚育、景观改造、补植阔叶树种和彩色树种等方式,着力建设一批集景观建设、林相改造、生态涵养于一体的彩色健康森林。加快用材林培育步伐,推进木材战略储备建设,对资源集中、地域连片、立地条件好的中幼林进行定向培育。全省完成抚育改造1000万亩;以重点林区县、国有林场等为重点,建设大径材储备基地500万亩。

17.实施珍贵树种发展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按照规模化发展与分散培育相结合、人工造林与现有林相改造相结合的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材质优良、市场价值高、培育潜力大的珍贵树种。深入实施珍贵树种进万村行动,全省建设珍贵树种种苗繁育基地1万亩,培育苗木1亿株,发展珍贵树种用材林储备基地100万亩。

18.实施森林城市(城镇、村庄)建设工程。大力推进森林城市、城镇、村庄建设,营造高质量的森林生态系统,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加快建设森林城市,重点推进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森林城市建设,争取省域内全部城市(县城)建成森林城市(县城)。按照集中连片、区域推进的方式,整县推进森林城镇建设和整镇推进森林村庄建设,争取50%以上的城镇(村庄)建成森林城镇(村庄)。

五、发展现代林业经济,着力构建现代富民林业

19.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现代职业农民、专业大户、家庭林场和合作经济组织等现代林业经营主体,夯实林业经营基础。提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财政补助合作社形成的资产量化到合作社社员,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从事林业创业。做大做强龙头主体,扶大扶强一批与农民利益关系紧密的林业龙头企业,增强产业带动力,特别要鼓励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相互参股,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环节带来的利益,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积极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兼并联合和战略性改组,推动企业整合上市,重点培育500家亿元企业、20家十亿元龙头企业、10家生产性服务企业。建立林业科技创业园,培育一批林业科技型企业。

20.加快林业主导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竹木、花卉苗木、森林食品、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等林业主导产业,加强设施配套,推广先进模式、技术和装备,创新经营管理机制,积极推进林业全产业链建设,促进产业集约、要素集聚。做精做深优势产业,启动实施千万亩竹林提升工程。继续加快香榧、油茶等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加强良种推广和标准化生产,提高经营效益。科学发展林下经济,启动林下经济100万亩示范基地、100亿元综合产值“双百”工程,重点培育和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及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产业,建设一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不断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

21.拓展林业产业集聚平台。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林业园区,健全由入园企业、专业大户等市场主体为主的“一园区一主体”运行机制,推进集基地生产、加工和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在现代林业园区建设的基础上,力争建成100个以上经营机制灵活、基础设施先进、科技服务到位、经济效益显著、能带动林农致富的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以产业集聚和区域融合为重点,整合部门资源,做强做大林业产业集聚区。

22.建设一流森林休闲养生区。坚持政府引导、规划先行、试点示范,积极推广森林徒步、野外体验等森林休闲养生活动,不断创新森林休闲养生新业态。加强森林休闲养生基地、森林绿道、森林古道、森林人家等示范项目建设,先行开展文成—景宁—泰顺、宁海—天台—新昌、武义—松阳—莲都等森林古道建设试点,打造进森林氧吧、尝森林美食、赏森林美景的森林休闲养生品牌,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区域性森林休闲养生开发新格局。

23.加强林产品市场培育。巩固提升林产品促销平台,办好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等,使之成为林产品展示销售中心、价格形成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信息传导中心。加强竹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完善配套政策,重点培育安吉、余杭、临安、德清、遂昌等县(市、区)笋竹产品专业市场,支持其争创省重点市场。深入实施“电商换市”,加快发展林产品电子商务,扶持大宗林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展销售市场。

24.创新可食林产品管理。积极推行扶持一个主体、执行一套标准、编制一张生产模式图的标准化推广模式,认定一批森林食品基地,实施100项标准化生产推广项目。加强森林食品安全品牌建设,培育50个以上安全放心、社会公认的森林食品品牌,推动森林食品生产上规模、质量上档次、管理上水平。完善森林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继续开展森林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强化森林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及执法能力建设。实施森林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编辑:发财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园林网 ylmm.com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