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3
怎么给树“打吊针”?
越上了年纪的树“脸皮”越厚
瓶嘴得打深点才能找到“静脉”
“挂盐水”前,先要在树干上打洞,然后把塑料的瓶嘴插进去就行了。
打洞是有讲究的。洞不能太浅,必须穿透最外面的树皮和韧皮部。像香樟的“脸皮”就比较厚,越是上了年纪皮就越厚。一棵大香樟树,光“脸皮”就有5至10厘米厚。瓶嘴要深进去这么多,直到木质部里的导管,液体才能被树木吸收。也就是说,木质部里的导管相当于人的静脉。
每棵树要挂几瓶盐水,和树木大小成正比。营养液随着蒸发的过程,逐渐往树顶走,一直钻入叶片里。再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将微量元素等输送到根部,修复根冠。
萧山花木城的邓老板说:“现在有种误区,总觉得打了盐水,树就会活了。效果没有这么神。最好是提前预防,在移栽大树的过程中做好保护措施。”
疑问4
我们能不能自己制作盐水来浇树呢?
这个做法很危险
盐水反而会让树根吸水困难
给树挂水成本不低,那我们能不能用自制的“盐+水”来浇它的根部呢?
严工说,这可是很危险的做法。吊瓶里的液体可不是简单的盐加上水。
一般来说,人用的生理盐水里,氯化钠的含量只有0.9%。这个含量比较低,刚好能补充身体缺失的盐分,又不至于让人脱水。换言之,树木也是一样。浓度太高的盐分对植物有害。它会使植物吸水困难,形成生理性的干旱,缺水反而缺得更严重。所以这种方法是万万使不得呀。
萧山的邓老板就感叹说:“一棵树就是一个生命。像一棵树龄七八十年的大树,价值可能上万元。要是死掉了,钱是小事,关键是资源很难再生。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两棵一模一样的树。”
新闻助读
人类静脉输液从17世纪就开始试验了
应用于临床已经近百年
给树输液不过才10年
给树输液的灵感来自于人类,那么人类的静脉输液又是哪里的灵光一现?
我搜索后发现,原来静脉输液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17世纪,就有人开始试验。到20世纪,静脉输液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挽救了很多病人。
最有名的静脉内治疗发生在1831年的苏格兰。当时霍乱流行,一个叫Thomas Latta的医生实验性地给一个病人输入了盐水溶液,成功救回了一个生命。从此以后,盐水注射疗法在霍乱流行中广泛使用,不过成功率有限。
静脉注射应用于临床有近百年历史。
1896年,首次将葡萄糖通过静脉注射供给热能,以节约体内蛋白质的消耗。
而给树输液最早是什么时候,我咨询了生产厂家、经销商、养护单位和市绿化处,大家都说不上来。市绿化处一位负责人樊女士说:“应该是近10年才出现的,当时上海掀起了大树移栽的风潮,开始使用这种营养液吊瓶。是不是最早,我们还真没研究过。”
2006年时,杭州余杭百丈镇就专门请了专家为该镇的杉树和釜托寺的六棵柳杉灌输营养液,还聘请了当地管理人员进行维护。这几棵古树都有三四百年的树龄了。
推荐阅读:
(来源:杭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