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4日消息:昨日,市利来森林业开发专业合作社以每年11600元流转金,获得了莲都区高溪乡龙潭村998亩集体林场35年使用权。至此,由该合作社盘活的低产林达到5000多亩。
“莲都高溪乡700多亩,青田章村乡300亩,松阳裕溪乡360亩……随着合作社实力的增强,现在又有了规范的交易平台,只要有合适的低产林,不论其面积大小,我们都想经营。”作为合作社七大股东之一的叶敏伟笑着说。目前,在莲都区像这样通过向集体或个人流转经营低产林地,再进行综合开发的“林老板”就有300多人,其流转的林地面积达到20万亩。
莲都区现有山林面积180多万亩,除52万亩生态公益林外,大部分山林因林农外出务工,长期处于失管状态,每亩年效益不到20元,以致出现“有林没人管,有人没林管”现象。今年年初,莲都区全面推进森林资源流转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森林资源流转交易平台以及中介服务机构,从根本上保护了林农利益。“自3月28日建立区林权管理中心以来,前来咨询和要求流转林权的林农络绎不绝,这可是促进全区4万多名林农增收的一次好机会。”区林业局局长王少华兴奋地说。
高溪乡龙潭村的张根火做了20多年“林老板”,尝到参与山林集中开发的甜头。他于1987年从本村流转了120亩低产林,将它改造成杉木林,此前仅通过间伐就收回了7万多元成本。如今,山上价值40多万元的成材林木成了他的“绿色银行”。当初以二八分成方式入股的4位林农,每年能从“绿色银行”中获得分红。林农王火忠入股的低产林仅3.6亩,现在已分到2000多元红利。
到去年,张根火经营的上千亩“绿色银行”,平均每亩收益近500元。许多林农纷纷要求加入“绿色银行”,于是,他在今年年初成立了“利来森”合作社,新增6位“储户”。目前,莲都区已有8家类似合作社在经营5万多亩低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