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并得到有效实施,主动承担珍贵树种造林、优质大径材培育等营林生产和森林质量提升项目,科学经营森林旅游、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等特色“生态+”产业,利用优质的国有森林资源开发建设森林公园,通过设立森林生态文化展示厅、森林体验场所等弘扬森林生态文化;
将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纳入地方规划并达到相应标准,使场容场貌能充分展示现代林场理念及特色文化,完善森林消防机构及消防设施,建立智慧林场管理、保护、监测系统,合理配置林业现代装备;
使林场“三定”方案得到巩固,健全职工工资、住房、养老和医疗等保障体系,落实职工继续教育、职称评定、文体活动等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并落实资源保护和资源档案管理等制度,规范项目申报、实施、验收管理,在林区周边生态保护和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日前,记者在淳安县采访,县林业总场场长余梅生介绍,总场下属16个国有林场,经营管理千岛湖56万亩山林,森林覆盖率达93.8%,立木总蓄积量达275万立方米。通过改革,林场近年来完成了5个林场的新场部建设、1.78万平方米危旧房改造、16个林场村庄整治工程,改造提升污水处理设施10座,新建林区道路16公里、供水管道12公里、饮用级喷滴灌水池15个、电力线路11公里,基本实现了场部基础设施改善全覆盖。
当林场职工不再依靠“卖木材”来养活自己时,浙江省国有林场的森林采伐量直线下降,“十二五”期间,全省实际采伐木材仅为12.7万立方米,占森林采伐限额的38.6%;国有林场森林覆盖率比改革前提升了1.2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增加了10%,达2054万立方米;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31个、省级森林公园39个,全省森林休闲旅游业和高效生态产业迅猛崛起。
发展,建现代国有林场
浙江林业要高擎改革的火炬,坚定做改革的实干家。
陆献峰表示,国有林场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森林资源培育战略基地,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生产经营的规模化、生产技术的科学化、经营管理的市场化、劳动主体的技能化、生产绩效的高优化等都符合现代林业经济的特征。
对此,余梅生颇有感触。他介绍,淳安县林业总场一直重视科技研发的投入,近年来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攻关国家、省、市科研项目30余项,获省林业厅以上科技奖28项,其中下属姥山林场和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承担了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实施,取得两项重大科技成果。
姥山林场场长余启新补充说,“科研成果大家有目共睹,现在我们正在全身心地完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建设现代林业经济,实现林区富裕和谐”。林场位于姥山岛,四面环水,植被丰富,林场依托森林资源开展的森林体验夏令营活动有声有色,截至9月底,今年已经接待了13批学生。
近年来,淳安县林业总场立足生态资源优势,不断探索森林休闲养生项目,形成了布点成网、串珠成链的森林旅游产业,与岛湖游、乡村游差异互补,盈利点比较稳定,能够对千岛湖生态建设实施反哺,达到了保护和发展的平衡,“一场一品”的格局已具雏形。
陆献峰表示,优化产业结构,就是通过巩固一产、培育壮大二产、积极发展三产,提升林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林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将森林旅游与医疗养生、体育休闲、文化创意等相结合,正是建设现代国有林场和发展现代林业经济的共同抓手。
当然,重中之重还是保护生态。建德市林业局副局长卢梅富介绍,建德市国有林场以创建全国森林经营样板基地为目标,建立了现代国有林场森林经营体系。按照这一目标,至2020年全市将完成造林更新7417亩,建设常绿阔叶林3.96万亩、优质高产经济林1036亩,储备优良木材资源8541亩、7.04万立方米,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
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曾说,“自古有不王道之富强,无不富强之王道”。对于推进现代国有林场、建设“两美浙江”“森林浙江”而言,这个王道就是改革之道。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