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快合成革生态化改造,丽水通过引进世界聚氨酯领域的领军人物、美籍华人孙寿鹏,助力开展生态合成革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工作,加快水性和无溶剂生态合成革研发推广,推进生产线密封和“机器换人”改造。今年上半年,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合成革产业实现产值已达54亿元人民币。
脱胎换骨的不止合成革行业。随着人力成本上升和资源要素制约,丽水传统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着新常态下的新考验,然而在不少企业家眼中,“危机之中蕴藏新机遇”,行业发展趋缓往往正是推进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期。
今年上半年,丽水完成工业投资79.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7%,增幅居浙江全省第一。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51.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7%;技术改造投资48.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4%,增幅居浙江全省第一,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60.33%。
仔细观察丽水生态产业的发展路径可以探知,丽水不仅善于借力改革试点强化发展优势,还擅长在现有产业基础上谋求崭新发展空间、实现科学跨越。
特色产业定位“小而精”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丽水的剑瓷、石雕、木玩等特色产业既是展示形象的窗口,也是生态工业布局的重要组成。
庆元铅笔产业在17年间发展迅猛,从少到多、从单一到综合、从弱到强、从贴牌到自创品牌,一举完成了从低端生产基地到“中国铅笔第一镇”的华丽蜕变。今年上半年,庆元规模以上铅笔企业总产值达3.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7%。
云和木制玩具产量占国内半壁江山。近年来,云和木玩企业注重与文创产业融合,积极挖掘木制玩具文化创意产业和动漫、幼教、旅游等相关产业的融通点,不断提升、拓展木玩文化内涵和外延,开拓云和木玩发展的新空间。2015年,云和县木玩年产值超过40亿元人民币,占该县工业产值的38.86%。这个昔日的欠发达山区县,如今不仅是木制玩具生产出口基地,更成为了木制玩具文化创意的发展基地。
依托青瓷、宝剑、石雕等传统特色经典产业,丽水近年来以建设特色小镇为契机,努力打造传统文化和创意文化相融合的产业集聚区,推动文化制造业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十三五”时期,丽水生态工业的发展方向既不能被原有产业所束缚,也不能脱离原有的产业基础,现代产业体系的打造,须围绕着丽水的生态优势、产业优势,致力于培育特色精品,发展“小而精”产业,其要务是振兴实体经济,不求快求大,而是聚焦文化制造业、生态农林产品加工业、时尚鞋服制造等产业,全面增强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规划,丽水将努力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农林产品生产、加工和贸易基地,并紧跟全省打造万亿级时尚产业发展契机,培育羽绒服装和鞋革制品的特色产业优势,形成具有丽水区域特色的时尚鞋服产业。
“丽水工业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发展中应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发挥生态品牌优势,在特色优势产业上精耕细作,成为细分行业的冠军,把具有丽水特色的产业引向‘小而精’的发展方向。”巫灵芳说道。
推荐阅读:
(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