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使用多层透水材料,能起到吸水保水的作用
这里的“海绵”怎么吸水?
从2015年开始,集聚区管委会专门成立领导小组,下设海绵办统筹。计划在这里建成22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总投资43.86亿元。
目前,东部新区四条市政“海绵道路”已基本建成。昨天,钱江晚报记者就去现场体验了一下。
机动车道
增加侧方排水孔,绿化带成了“净水器”
在东部新区办公区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洪斌升指着一条机动车道说,“这就是具有排水魔力的道路。”
记者看到,在马路边缘与绿化带接壤的地方,每隔两米左右,就有3个紧挨的排水口。
“如果短时间降水量较大,沥青地面吸水性又差,多余的水就会汇聚到绿化带边缘的地方,然后直接流入下水道。”洪斌升说,这样直接流入下水道的污水杂物和泥沙很多,容易造成下水道堵塞和污染。
而在这里,积水会通过绿化带上设置的圆孔流进绿化带,先通过树木根部进行过滤和吸水。
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透水材料铺设,雨天吸水旱天“吐水”
绿化带里侧,是一条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记者观察发现,这些路面用的不是普通水泥,而是具有渗水功能的材料。
“透水人行道自上而下依次为透水砖、中砂、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级配碎石。”随行的工作人员陈灵波是“海绵城市”的具体实施者,“这样的道路,一下雨,大部分水都会直接渗透下去,这部分水会被积存在地下,如果遇到干旱天气,里面的水又会慢慢蒸发上来,保持地面湿润适宜。”
不过,因为透水材料因为承压性较差,不适合用在机动车道上。
厂区
每个工厂都建蓄水池,积水引入其中
东部新区的工厂,也和普通厂区不同。钱江晚报记者注意到,几乎每个工厂里,都有一个巨大的蓄水池。
“在建设厂区的时候,就已经让他们按要求,将兼具排水防涝的海绵城市功能做进去了。”陈灵波说。
在“汉克集团”的厂区,记者看到,这个并不算大的厂区里,竟然有一个一亩左右的大池塘。
“别看这个池塘平时最多当个景观,实际上,它可以防止厂区在洪涝天气中,免于被淹的灾难。因为整个厂区的积水都会第一时间被引到这个池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