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怀抱美丽乡村
安吉县林业局技术人员在检查铁皮石斛长势
彩色健康森林绘美景
如果只是绿起来,美丽乡村的色彩难免单调。为了让山美起来、路美起来、村美起来,安吉县正开展升级“四边三化”行动,营造景观色彩丰富、病虫害“免疫”能力强、森林火险等级降低和环境保护功能强的彩色健康森林。
行走在安吉县天荒坪区域,漫山竹海中点缀着无患子、黄山栾树、乌桕、银杏、红枫等彩叶树种;走进村庄,以樱花、海棠、银杏等树种为特色的“一村一品”令人目不暇接。
今年以来,安吉县以天荒坪区域综合提升为核心,以“一线一点两片区”为重点,升级“四边三化”,全面启动彩色健康森林建设。安吉筛选出适合本地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公益林建设目标的乡土阔叶树种、树种配置模式和经营措施,提升森林景观水平和林分质量,建设集景观建设、林相改造、水源涵养于一体的彩色健康森林1万亩,并注重体现山体色彩效果,对实施范围可视范围山体20米配置使用控根杯大苗或泥球大苗上山,营造视觉效果,其他区域结合项目形式实施森林抚育,补植彩叶树种,努力建成有安吉特色、结构合理、效益充分、功能完备的生态景观林体系。
“层林尽染千丈画,红黄翠绿一溪诗”,在天荒坪镇余村,300亩彩色森林已初见雏形,黄色的银杏、红色的枫香、绿色的香樟……村民和游客们欣赏到了极美的森林景观。
打造“一村一品”,安吉县以创建省级森林城镇为载体,依据每一个行政村的地理优势和环境条件,因村定策,科学合理配置种植珍稀彩化树种,在集镇周边、山边、河边、公路边等区域营造彩色森林主题景观,着力突出“观花、观叶、观果”彩色树种效果。重点突出省级森林村庄余村、横山坞村、刘家塘村、双溪口村、高家堂村、马家弄村及湖州市级森林村庄港口村等15个行政村范围的河边、公路边、绿道边、驿站边、村庄周边和游线边选择节点营造主题景观,以点带面,努力建设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效益的林业示范村。
林权改革铺新路
今年9月,安吉县因林权改革,农民增收效果显著,得到国家林业局肯定,所践行的林权改革经验已在全国推广。
安吉县是全省重点林区县之一,有林地面积207.5万亩,其中竹林面积10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1.1%。近年来,安吉县立足县情、林情,积极探索林业经营体制改革,建立林权作价出资的林木股份制合作社,有效推进林权改革,实现青山变“金山”,绿色为“银行”。
据了解,安吉县从2006年开始就开展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198.7万亩集体山林都明确了山林权属,确权到户率100%,共发放林权证7万多本。随后又启动林权信息化工作,将全县所有山林集体所有权全部录入电脑,实现林业数字化、信息化管理。
在此基础上,安吉县林业局和安吉县农商银行等4家金融机构签订林权抵押贷款授信协议,简化林权抵押贷款程序,盘活森林资源。从2007年至今,已累计发放林权贷款458笔,抵押登记面积21.03万亩,贷款金额近9亿元。这些资金源源不断地投入山林经营,为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
2009年以来,在“林权作价出资”新型模式推动下,安吉县林业成功构建“一产接二连三、二产带一推三、三产辅一联二”的发展格局,2014年林业产业产值达180亿元,林农人均9920元。
安吉县报福镇林农杨忠勇,是安吉县首笔林权抵押贷款的获得者,他将这笔100万元额度的信贷资金全部投入到竹林基础设施建设和低产林改造中,改变了原来砍伐毛竹肩背手扛的作业方式,使得每百斤毛竹生产成本从17元降至10元。
“同时,我县还出台各种森林抚育财政补贴制度,同步推进林权流转和合作经营,探索和推广多种模式的林下经济,为林农在林业增收上争取更多支持、开辟更多渠道。”安吉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随着林权改革后规模流转经营,社会资本竞相涌入,成为林业经营的新风向。
推荐阅读: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