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浙江:十年悠悠织就生态文明地图
市场动态

浙江:十年悠悠织就生态文明地图

来源: 杭州网 作者:丛杨 郑茜茜 叶锡挺 陆群安 日期: 2015/10/8 11:19:50
2005年8月至今,浙江10年间,11个市、90个县无不践行这一科学理论,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设了“国家生态县”,打造了“美丽乡村”,集全省之力进行“五水共治”,真正体会到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富阳横槎村:向日葵花

7月的横槎村,每天都会吸引上万名的游客,只因为这里的向日葵花海开得绚烂。

十几年前,锌化工厂给这里的村民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横槎村是富阳最早铺设水泥路、电视机普及率最高的村庄,但小时候徜徉的壶源溪开始发臭,水又黄又浊,水质最差时为劣五类,河里几乎没有鱼虾。

2011年,横槎村开始全面启动锌化工行业整治,横槎村也借美丽乡村建设带动环境提升的开发,种了花开了农家乐,还建起了供村民散步休憩的公园,原来搬走的一些村民如今正在回迁。2013年,横槎村的年人均收入过万元。

建德新叶村:旅游、电商

5年前,这里的村民还秉着“耕读传家”的古训苦苦寻找出路,村民的年人均收入不过三四千元。《爸爸去哪儿2》一把火点燃了新叶村的旅游经济,让这个原本与世隔绝的古村落成为了各大旅行社的“宠儿”,新叶村集体经济更是创造了从几乎空白到每年近百万元创收的奇迹。

如今,伴随着新叶古村的声名大噪,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陆陆续续回到了村里,有的开起了农家乐,有的做起了电商,村民的年人均收入超过了万元,在家门口就实现了曾经遥不可及的“致富梦”。

金华武义:温泉效益

上世纪70年代莹石矿下的一个“麻烦”,让武义人发现了地下不断有热水涌出的秘密,但由于当时缺乏专业上的认知,直到1995年,这眼热水才被国土资源部门权威鉴定属于优质温泉水。

如今,一提起浙江乃至长三角的温泉,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武义。今年6月,武义温泉小镇被列入浙江首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根据规划,“温泉小镇”要通过3年到5年的努力,形成一个集温泉养生、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温泉度假养生产业集聚区、温泉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而事实上,依靠着天然氧吧和特色温泉,武义已经让温泉小镇形成了多业态、多功能并进的态势。

衢州开化:治水造景

开化县位于浙江省西部,是钱塘江的源头,以林业用地为主,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走在开化县的乡间,你会被2000亩的油菜花田所吸引,会为创意别致的农田按下相机快门,同样也会为别具一格的农家乐赞不绝口。

乘着建设国家公园的东风,开化县将山水资源和传统的种植养殖相结合,发展起了生态观光旅游,规划县域创意农业,生态+文化创意,如今,开化正把整个县域作为一个大公园进行打造。独特的景致吸引着无数游客,龙顶茶、食用菌、杜仲茶、冻米糖、山茶油、草莓等农产品以前要等着外销,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卖得很火。

纵深:“两山”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困惑

走过近30个乡镇,体会到了不同的景致。看过老房改成的农家乐,徜徉过遍地的花海,惊艳于畲族风情,也为小县城的科技创新折服。10年来,“两山”经济对我省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浙江农村经济走出了一条全国领先的新路子。生态经济有效利用,农民增收方式多样化,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两山”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困惑,如各地发展差异不大,同质化现象严重,持续性也有待考验。

困惑一:同质化竞争

一个农家灶台几张餐桌,便能吸引不少游客,我们走过的村庄中不少地方都将发展农家乐当作致富的渠道,仰仗的都是现代人观念中越来越深厚的慢生活。农家乐也确实给村民带来了不少实惠。后岸村村妇陈彩萍说收入比之前翻了一倍多,一年有40多万元;横槎村村民何建成也说,收人比在锌化工厂的时候好多了。

可不论富阳的横槎村还是天台的后岸村又或者是临安的白沙村,农家乐的样式并无太大差别,吃着农家菜,行在绿林间。这样的无差异化发展导致了竞争。加之有些地方特色并不十分明显,有村民开始担心:以农家乐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方式能坚持多久;除了乡土气息,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留住游客。

德清洋家乐的成功也许更有借鉴意义。德清因南非异域风情的“裸心谷”成名,而筏头乡村民陈海华正是从它身上学到了创新精神,哪怕自己设计的山里猫居只有7间客房,但独树一帜的装修风格却能给他带来一年70万元的收益。筏头乡村民也总结过留住回头客的原因,“风格多变,配套齐全”。

困惑二:如何持续发展

另一个让村民困惑的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村民说不出“可持续发展”这样的词儿,想的就是怎么让游客去年来,今年还来。

在舟山定海的新建社区,向桂珍就碰到这样的问题。2012年之前,向桂珍和丈夫在外打工,一年赚个10万元不是难事,看到村里的“南洞艺谷”建起来了,2012年,向桂珍和丈夫返乡帮着姑姑、姑父经营“常相会”农家乐,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营业额就有10多万元。

可到了2014年秋天,她却坐在了副区长的办公室里,想和副区长说说不再经营农家乐的事情。“一年赚个五六万元,还是4个人在忙活,这样还不如出去打工呢。”向桂珍自己分析,连着几年,游客看的都是南洞艺谷、小火车还有渔民的渔画,看多了也会审美疲劳。再加上日子久了,设备有些陈旧,没人维护,游客来得也就少了,“游客少了,我们的收入自然少了。”

新建社区的问题,其他的一些地方也存在,村干部也都在想办法。比如发展新的特色,种上四季花卉,让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特色;栽上四季水果,让每个季节都有收获。

除了可持续性,还有一个原因也制约了生态旅游的发展,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丽水的景宁,特有的畲乡风情确实可以在旅游业上打差异牌,但村里接待的游客少有上海、杭州人,因为4个小时的车程让人望而生畏。如果说铁路能够尽快铺进景宁,或许能够给那片世外桃源带来新的生机。

观点:下一个发展的来源要靠体制创新

浙江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剑锋认为,要解决这些困惑,关键是要以生态文明为目标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抱团发展形成品牌效应。

“这个问题我深有体会,浙江很多发展‘两山’经济的地方我都去玩过、住过,第一感觉就是服务类似,以农家乐或民宿居多,去得多了会产生‘疲劳’感。”徐剑锋说,这主要是浙江农村地区的环境都比较接近,“有山有水有农产品是他们的共同点,多数都是上海、杭州等周边大城市的人来支撑消费,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你让这些地方发展其他的,也不是很现实。”

同质化的问题是否会减少农民收入?徐剑锋并不这么认为,“浙江的经济已经进入服务业主导的阶段,而且比重会越来越大,物品消费转向了无形消费,想要维持现在的状态不难,毕竟需求在增大。”他认为,这几年浙江农民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土地自然环境,加上政府的投入,不过想要继续发展,这条路已经快到了尽头,下一个发展的来源要靠体制创新。

如何创新?“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很多人出去旅游,多选择有影响力、有品牌效应的地方,‘两山’经济接下来发展,要走这条路子。”徐剑锋说,“农村环境的局限性,使得其产业拓展的空间有限,要充分激发企业、中介组织、社会团体和社会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做大做强一个区域的特色产业,注重品牌效应,在政府引导下,延伸一些服务,往组团化方向发展。这方面,安吉不少地方已经提前在做了。”

推荐阅读:

新疆:塔里木河生态环境改善金秋十月胡杨林一片金黄

宁夏:已完成生态移民迁出区土地修复面积182.27万亩

看西宁如何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云投生态三万盆米尔特兰将在国内率先上市

(来源:杭州网 )

编辑:发财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园林网 ylmm.com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