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牌纷纷缺失,雕塑沦为被遗忘的风景
尽管目前杭城的一些大型雕塑的完整性还是不错的,特别是西湖边一带,基本没有看到残缺的情况。
但在一些细节上,仍然存在缺憾。记者发现,不少雕塑普遍存在缺少介绍铭牌的情况。由于一些雕塑本身缺乏直观的表现力,不少游客看了半天,也不明白眼前的雕塑到底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传递的是怎样的理念。
对此,杭州市城雕办办公室副主任项晓明告诉记者,这些基本都是过去遗留下来的问题,但现在不少铭牌已经很难补全,因为很多雕塑的作者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不过,现在所有新建的雕塑都明确要求设置铭牌,对于一座雕塑而言,有了介绍铭牌,其设计理念、表达的内涵都可以阐释清楚,让游客一目了然。”项晓明说。
其实,对于一座雕塑而言,铭牌虽然只是一些细节上的功夫,但却对增加一座雕塑的记忆至关重要,不然,外形再完美的雕塑,没有赋予文化的内涵,最终也只能沦落为一道被人遗忘的风景。
入城口没有像样的雕塑,明年开始要重点规划
记者从杭州市城雕办了解到,目前,杭州市的雕塑总量大约在600座左右,主要包括的是在公共空间内相对有体量的雕塑,一些比较小型的雕塑并没有计算在内。
雕塑分布的集中区域包括西湖风景区、钱江新城、运河沿线、西溪湿地等地方。
项晓明说,这两年,城市雕塑的破坏情况比前些年已经好多了,主要原因是管理的职责更明确了。
过去,大家觉得雕塑破坏情况特别严重,是因为发现问题后,很难找到对应的部门来管理,后来经过梳理和登记之后,明确了所有雕塑都由土地的权属单位进行维护和保养,大家如果发现雕塑有残缺或者遭到破坏,都可以向属地的管理部门反映,很快就能得到修复。
在项晓明看来,目前,杭州城市雕塑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所有入城口都没有像样的雕塑。随着杭州成功申办2022年亚运会,入城口将成为杭州向外国宾客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之一。
“目前,我们重点想把杭州所有入城口,都梳理一下,然后做一个概念性的规划,看看各个入城口都适合做什么样的雕塑,一旦概念规划做完了,就可以针对各个入城口做具体方案了。从明年开始,这项工作就会陆续开始。”项晓明说。
项晓明认为,现在杭州的雕塑是不少,但部分雕塑建得过于随意,建设模式有点混乱。其实,雕塑的建设不应该是匆忙中随意完成的,雕塑应该是永久性的,要给人以美感,让人可以透过一座雕塑记住一座城市,接下去的规划和建设,都会参照这个目标来进行。
杭州将打造两个雕塑公园
重塑城市雕塑景观体系
那么未来杭州雕塑将如何合理规划呢?
根据最新编制《杭州市城市雕塑专项规划》,杭州市希望能从城市的人脉、城市的空间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做一个全新的梳理和规划,让杭州的城市雕塑布局可以更加合理。
《专项规划》梳理了杭州各个地域的文化特色,未来杭州市将集中打造“7个城市文化雕塑景观集群”、“7个城市功能区城市文化雕塑景观组团”、“11条雕塑景观廊道”、“13个重要城市文化雕塑景观节点”和“2个公共艺术创意实践基地”为重心的杭州城市雕塑景观体系。
规划中,细分了16类比较适合杭州市的文化雕塑元素,包括运河文化、钱江潮文化、杭商文化等题材,同时,对每一个文化展现的重要程度也作了层级划分。
今后,在钱江新城,奥体博览中心等区域,更多会出现体现城市新风貌、具有视觉冲击力的雕塑,而在武林广场、吴山广场、南宋御街等区域,会用雕塑的手段,去找回逝去的城市历史文化印记。
同时,杭州还将首次建设两个雕塑公园。
一个是城西休闲公园,位于汽车西站以西,天目山路以南,近期已在建设公园配套设施,筹划对外开放,今后将陆续引入城市雕塑。公园的雕塑建设要具有国际一流水准,园内作品都会经过严格筛选,主要以一些富于内涵、具有地域特色、有文化气息的雕塑为主,包括一些国内外大师级的雕塑作品,也都会出现在公园内。
另一个是钱江新城市民公园,这里将打造公共艺术创意实践基地,集艺术创作、教育、娱乐、旅游等综合功能为一体,让让更多市民全方位了解认识雕塑艺术。
规划编制单位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市民和游客对雕塑认同感的增加,代表杭州的知名雕塑就会渐渐浮出水面。
推荐阅读:
(来源:浙江在线-今日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