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黄花”入侵杭州地图 地点入侵面积 西湖区发现400亩不到一点,主要在转塘
区政府投入一万元
江干区发现106亩,投入10万元以下
下城区去年发现约2亩,今年发现三四亩
区绿化办花费5-10万元
拱墅区一亩不到
西湖景区没发现
萧山区查出“一枝黄花”4000多亩,投入70多万元治理
余杭区发现540多亩,投入20万元
滨江区发现100多亩,3个街道各投入两三万元
区里投入上万元
地点入侵面积 建德发现1100亩左右,今年秋季投入10万元左右治理
下沙发现400亩,投入50万元
富阳发现200多亩
临安发现七八十亩,投入10多万元
桐庐发现二三十亩
淳安基本没有
■
链接 “一枝黄花”三宗罪 原产于北美洲加拿大、美国一带,上世纪30年代引入我国,作为观赏花卉栽培,后移生野外,形成恶性杂草。
危害性有三方面:
一是破坏生态平衡。抑制和排斥其他植物,迅速形成单一优势种群。
二是窜入农田,危害农作物,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三是对人畜有害。牛羊不愿采食,秋季开花时花粉量极大,体质过敏的人接触后易引发哮喘、过敏性皮炎等疾病。
■
突破 “一枝黄花”全身是宝 专家提醒,有害生物一旦入侵,要想消灭几乎不太可能,更要紧的是,有序治理,合理利用。像小龙虾,如果不是有人发现它是一种美食,恐怕早已泛滥成灾。
精油含量比茉莉高出10倍 浙江省入侵有害生物控制省级研发中心,就在进行着这么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该中心的陈集双教授说,“一枝黄花”的花,重量占全植株的五分之一,花中植物精油的含量比较高,比茉莉花等高出10倍。
植物精油是做高级化妆品的原料,十分昂贵。
所以,“一枝黄花”的花可用于提炼精油。
省农科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已成功提炼出活性精油,但由于有效成分含量不够高,生产成本高,所以没法产业化。
可以造纸,可做塑料替代品 “一枝黄花”的纤维,可以做成纸浆,用来造纸。
近日,龙游一家企业开发出了用“一枝黄花”做成的塑料替代品,包括咖啡托盘和苗杯。看上去很像塑料,但其实是用“一枝黄花”中提取的植物纤维做成的。
根中汁液还可提取,做成保健饮料。
■
建议 政府能否把根除费用 转为研产基金投入 而“一枝黄花”在利用过程中,收集和运输是一大难题,一不小心,就造成传播,所以需要不少成本。
陈集双建议说,如果政府能把每年投入消灭“一枝黄花”的资金,作为扶持基金,投入给相关开发企业,那么,“一枝黄花”的再利用工程,就可以成为规模经营。同时,又为社会环境造福,为百姓除了害。